听我说:商品化浪潮下 穿戴设备也要有意义?
- +1 你赞过了
前段时间,我购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可穿戴设备:Sony SmartWatch。客观的说,这款设备称不上新品,因为早在去年的CES上Sony就发布了它。尽管如此,我依旧购买了它,并且这没有令我后悔的同时,还若有所思......
-来袭-
通常情况下,我个人喜欢将一件突如其来又会产生影响的事儿,在撰写成文章的同时把标题叫上“来袭”一词。比如,“三星‘4+4大小核’浪潮来袭 将于Q2大量生产”,大概其的意思就是这样了。我想你也不过于纠结于此,毕竟它并不是今天的重点。
而我想强调的是,可穿戴设备这个品类确有“来袭”之意。就像上文说的,一款早在一年多之前就被发布的产品,我在当下才去购买,尽管入手难易度方面可以说明一些问题【该款产品大陆行货上市时间还不足两个月】,但并不能诠释全部。更多原因是我们对它并不了解,至少在Google Glass发布之前。
-汹汹-
毫无疑问,Google Glass的发布点燃了可穿戴设备的导火索。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确切的说在可穿戴设备得到科技产业广泛关注之后,包括苹果与三星这种“大人物”在内的众多厂商,都传出了加入可穿戴设备阵营的新闻,表现形式方面也各种各样。我们能见到的就有头脸戴的、手腕带的、脚下踩的、甚至手指带的,还有很多更具概念意义的,比如衣服上传的,植入到皮肤下的,等等......
可以说,在这段日子中,我每天都能从一些著名的科技咨询类网站中,读到有关可穿戴设备的新闻。
-体验-
坦白讲,我着了可穿戴设备的道儿,在每天被这类新闻渲染下,就像上文说的,我去买了个可穿戴设备,虽然我心里总想着是因为要突出我那台Galaxy S4在iPhone面前的核心竞争力【Sony SmartWatch仅支持Android系统手机】,但事实上我明白自己实际上是不甘心被时代浪潮淹没,所以想要驭潮,至少先有块冲浪板。
还好这块去年发布的“浪板”并不贵,水货600块钱搞定。但有时候,偏偏就不是钱的事儿。
在使用三周后,我把没电的它放在了办公桌上。嗯,是放弃的放,而非放置。具体原因,也很难说出具体的,但我想多数是因为对它失去兴趣了。显然,这并非空穴来风,因为接下来我要告诉你,这三周我都用它做了些什么。
首周,也就是刚买了的那一周,要知道那时候我对它的兴趣,就像珍妮佛洛佩兹对我的诱惑那么大。在成功与我的手机配对后,它漂亮的成了我智能手机的第二屏。来电提示、短信提示、控制手机播放音乐、查看时间与日期,在我疯狂的像身边朋友炫耀这些功能的时候,我的手腕也乐此不疲的享受着它带来的震动。
第二周,我开始踏踏实实的让它融入到我的生活中,同时我也停止了炫耀的行为,尽管有些朋友并没有在我的首周炫耀名单中。并且,我渐渐的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它本身并没有一套独立的硬件与系统解决方案,因此当它并不能在脱离我手机下,独立的做一些事情,除非你愿意将它视为一块简单的电子表。
其次,它并不支持本土化的应用,比如:微博与微信。这是我平时用的最多的应用,也是多数消息的来源。所以,多数情况下我并不能因为有了它,从而减少重要消息不能及时看的弊端。而来电提醒功能,我想它最大的用处是,我傻乎乎的带着手表享受客厅乐趣的同时,不必担心放在卧室的电话响起时,我听不到。但,我为什么要穿着睡衣带着手表呢?为什么不把手机放在客厅呢?显然,我的手机还没弱到一回家就要充电的地步......
最后一周:我已经想好了,我要放弃它了,因为我不想再被它左右,要知道生活中像上面的那种傻乎乎的例子,在它的“帮助”下并不少见。尽管在一周前,我还在不断的炫耀它有多炫,但现在,真的不行了。
当然,作为一直以享受着IT带来的曼妙的人来说,我并不能承认是自己没驭好这股可穿戴设备浪潮,因为在我看来至少我使用的这“家伙”还不是一块合格的“浪板”。
-商品化与意义-
600块钱,用了三周,我想这值得我痛定思痛了,尽管我非小气之人。
坦白讲,当下有很多东西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的时代,都变得太商品化。虽然,在文库对于商品化的定义中,我们发现这仅仅是指那种起初不具备买卖流通和通过货币实行交换事物的特性。但是,如今有很多本身具备商品化概念的产品,在大环境发生变化的同时,变得更加具有商品化特性,或者说就算失去本身的意义,也要先卖出去了再说。
事实上,商品化本身就是一种变异的行为,我在尊重正常商品化的同时,并不能苟同于严重商品化的思想。显然,我的这600块钱没得到该有的意义,除非你认为炫耀也是一种意义。
那么,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说,何样的才算有意义?
至少在我看来,谷歌为大家做了一个好榜样。对于一款可穿戴设备来说,Google Glass拥有一套完整的独立的解决方案,它不属于任何产品的第二屏,尽管它可以与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链接,但它更吸引人的还是那些更酷的独立功能。
其实,近段时间也有不少不错的可穿戴设备出现。比如,Sony SmartWatch 2、盛大GEAK Watch,它俩都可以在脱离智能手机的情况下独立运行。显然,这样的可穿戴设备在消费者使用时,可以通过想象力令其变得更加多元化,甚至在我看来它拥有又一次改变人类对于移动互联设备使用习惯的可能性。
前段时间,有条新闻格外引人瞩目,内容大概是:《福布斯》网站特约撰稿人凯莉•克雷(Kelly Clay)在购买Pebble智能手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被它的通知功能搞得十分烦恼后,放弃了它。在我看来,尽管过多的消息提醒会很烦人,但其本身没有独立解决方案的不足,成为了它只能沦为消息提醒工具的根本原因,也是它会被放弃的根本原因。
-尾声-
商品化浪潮是时代进步的特征之一,我想这是毫无疑问的。不过,在这样的趋势下,赚钱与赚良心钱成了厂商难以抉择的事情,同时也是消费者值得注意的事情,毕竟在当下很多过分商品化的产品失去了其本该拥有的意义。
那么,作为看起来尚在产品新鲜阶段的可穿戴设备,是否应该在过分商品化之前,先令其具有深刻意义呢?
我想,现在的你应该心中有数儿了。
-本回完-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