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说:可穿戴设备正在飞速发展 但尚未成熟
- +1 你赞过了
前言:
继前一段时间,我同事入手了一款来自索尼的SmartWatch之后,我的另一位同事在上周也入手了一款可穿戴设备:Jawbone UP 2。这是一款属于健康辅助类的可穿戴设备,能够跟踪用户的日常生活,记录行走数据和睡眠情况等等。我真的很希望这款手环能够帮助我的同事,改善一下他的身体状况,不过实际操作起来,看来难度并不小。
可穿戴设备正在走近
“可穿戴设备”这一名词在近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被媒体提到,同时也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作为一种新兴的产品,我非常看好可穿戴设备,在未来几年中,笔者认为,可穿戴设备将会作为一种主流产品,更多的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计算中去。
索尼的Smart Watch已经发展到了第二代,Google Glass的上市也已经不远,苹果的iWatch也有望下年底之前发布。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走进这一领域,并且百度,盛大等企业也都发布了自己的可穿戴产品。另外,在一次聊天中,笔者得知,在深圳的一些小型企业,也正在研制和开发自主的可穿戴设备。
现阶段,可穿戴设备大体分为这四类,1、运动和健康辅助的Jawbone Up、Nike+ Fuelband、Fitbit Flex以及国内的咕咚手环、大麦计步器等。2、可以不依附于智能手机的独立智能设备iWatch,以及即将面世的果壳智能手表。3、作为互联网辅助产品的Google Glass、百度Eye类产品。4、与物联网密切相关的体感设备MYO等。5、作为移动设备第二屏的产品,例如索尼SmartWatch、Pebble智能手表等。
由此可见,可穿戴设备不仅仅得到了原有设备厂商的重视,在很多其他企业中,这类型的产品同样得到了非常高的关注。相信在未来,可穿戴设备将会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存在的问题:
当笔者接触过一些可穿戴设备,并且了解了一些当事人的使用感受之后发现,现在的一些可穿戴设备,看似炫酷,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存在着很多问题。坦白讲,至少在我看来,这类产品还是不太成熟,还需好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首先,关于Jawbone UP 2等智能手环的数据收集问题。
手环类穿戴设备的一项主要功能是记录用户的行走数据,也就是记步功能。而在实际使用中,其数据往往记录的并不准确。我的同事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站在原地不动,然后有规律的前后甩动手臂,然后读取其手环所记录的信息。
而实验结果就是,Jawbone UP 2除了会记录用户正常的走动以外,单纯的有规律的手臂晃动,往往其也会误识别为用户在走动,记录到行走数据中去。而单纯的手臂晃动,和真的是行走比起来,其运动量和体力消耗是完全不同的。也许Jawbone UP 2在设计之时,有一些无效数据的排除功能,但是实际体验还是不能够令人满意。不过,我想事实上,也没有人会非刻意的原地摆动手臂,通常情况下你摆动手臂的时候一定是在行走。
其次,关于一些可穿戴设备续航的问题。
刚刚我们上面提到的那款手环还不错,能够提供7-10天的续航时间。对于随身设备而言,一周充一次电还算不错。但是对于一些智能手表来说,可就不那么乐观了,一般续航时间都在2-3天左右,这还是在使用强度并不大的情况下。如果屏幕使用较为频繁,或者电话短信较多,估计撑个两天都会吃力。试想一下,如果你的手表,每隔两天就要充一次电的话,或者换次电池的话,是不是有些过于频繁了?
不过在我写到关于续航这个问题的时候,一位对可穿戴设备颇有研究的同事给我介绍了一下当下产品的续航能力:现在新兴的可穿戴产品中,厂商们对于产品的续航,都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多数产品的续航时间已经能够维持4-7天的续航,而那块作为上一代产品的SmartWatch就算了,别提了。
接下来,我想说说屏幕。
在柔性屏还未成熟和普及的今天,智能手表这类产品的屏幕可以说是一大硬伤。手表上较小的屏幕不但令用户看起来费劲,操作起来也会有些困难,尤其是那些手大的朋友。但是这也是一个非常矛盾的问题,屏幕做大的话,多少会显得有些傻,并且戴在手腕上,也不那么美观。
不过好在我们已经能够看到一些关于柔性屏的新闻,我想这将是在未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非常完美的方案。至于成本因素,我想还是等其上市了再说吧。不过根据笔者的了解,现在柔性屏的良品率是影响其发展的最大困难,而较低的良品率也就会导致其产品成本的提高,这自然也就会影响其售价。所以,在出现柔性屏产品的初期,其价格会受到良品率的影响,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不过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之后,相信其价格也会逐步稳定。
还有关于可穿戴设备的依附性
现在的一些可穿戴设备并不独立,需要依附其他设备,才能够发挥其作用。例如我们上面提到的手环,他就需要你拥有一台iPhone或者iPad才能够读取其中记录的信息,这让广大安卓用户情何以堪。索尼的SmartWatch也是这样,它需要与一台安卓设备通过蓝牙连接后才能够发挥作用,否则只能够当做一款电子手表来使用,这又让iOS用户情何以堪?
不过这个问题,相信会是在笔者列出的这些不足中,第一个被解决的。因为现在已经有了不少拥有独立解决方案的可穿戴设备,谷歌眼镜就是最好的的例子。
我想说一说用户粘性
我身边使用SmartWatch的朋友,在使用了两个星期之后,这款产品便开始放在桌子上落灰了。而另一位,还算不错,至少今天在他的手臂上我还看到了智能手环。不过,我不确定这个小手环能在他手上戴多长时间。就现阶段的可穿戴设备来说,用户粘性貌似都不太高,至少在我身边的这两位使用者是这样,他们平时说过的更多的是:“感受一下”。这句话也就表明了,他们没有长期使用的打算,而至于原因,我想我上面提到了这些问题,应该就能够解释了。同时,下面我也有一个例子和大家分享。
这里我以这位SmartWatch的使用者为例,给大家介绍一下,他放弃使用这款产品的原因。在我问道其为何不再使用这款产品的时候,他给了我这样的回答:“首先,由于它本身并没有一套独立的硬件与系统解决方案,因此当它并不能在脱离我手机下,独立的做一些事情,除非你愿意将它视为一块简单的电子表。其次,它并不支持本土化的应用,例如:微博和微信。我平时除了电话和短信外,微信是我消息来源最多的应用之一,而它并不支持。而来电提醒,它也只是能够帮助我不错过电话,我依旧需要拿起我的手机来接听。”亲身使用者的经历往往能够得到更多读者的共鸣,我想这位使用者的经历,也代表了现在不少可穿戴设备所处的一个情况。
写在最后
可穿戴设备的出现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一件事情,虽然它们还有这种种的不足。我想很多朋友对于《钢铁侠》这部电影中,男主角的那一套盔甲印象深刻。虽然在现实中,我们的科技还远未达到电影中的水平,但是至少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随身携带一些电子设备,并且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帮助。谷歌眼镜的出现,掀起了一波可穿戴设备的浪潮,让这一类新兴产品走入大众消费者的视野,让我们开始关注和了解可穿戴设备,而这仅仅是个开始。相信在苹果的iWatch智能手表上市之后,穿戴设备将会迎来新一轮井喷。另外,可穿戴设备,也给我们的未来,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和遐想。
-同僚说-
-本文完-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